
甲申之变,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在北京搜刮财宝,挖地三尺,无所不用其极。李自成集团严刑拷打明朝官员,名曰“追赃”,令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大失所望,也成为引清兵入关的一个因素。关于李自成搜刮的财富去向却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解之谜,央视还就此做过专题节目。围绕着这些财宝,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被山西人得到了,并成了晋商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说:“相传明季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
卫聚贤《山西票号史》说:“李自成入北京,将明朝文武诸臣八百余人拷打求金银,及李自成由山海关败归,将所掠及宫中藏的银器等,熔铸成饼,每饼重约千两,共数万饼,用骡车载走。清兵进至定州,……乃沿南山行走,至祁县南二十里孙家河时,或者曾将现银一部分遗弃,现在祁县尚传说元丰玖票号股东孙郅系孙家河人,其先人曾拾有李自成的弃金。”
出版于1907年的日本《中国经济全书》说:票号“开始是山西的康氏。清初顺治年间李闯王造反,不利败走时,所有的金子携带不便,把军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放在康氏的院子里而去。康氏忽拾得八百万两,因此将从来谋一般人便利的山西汇兑业改为本业,特创票号,至是该地的巨商都是康姓。”
上海《申报五十年纪念册》张一鏖《五十年来国事丛谭》云:“莫打鼓来莫打锣,听我唱个因果歌。那李闯逼死崇祯帝,那文武百官一网罗。那闯将同声敲夹烙,霎时间金银堆积满殿阿。冲冠一怒吴三桂,借清兵驱贼出京都。贼兵舍不得金银走,马上累累没奈何(“没奈何”,金银大块名)。一路追兵潮涌至,把金银向山西境上掩埋过。贼兵一去不复返,农夫掘地富翁多。三百年票庄称雄久,不成文法孰磋磨,相传是亭林青主两公笔,这一桩公案确无讹。”

李自成在北京时据《明史》载,确有铸金为饼运至西安之说。但李自成在败离北京,兵退西安途中有无遗金,却无实证。李自成是农历三月十九日入京,四月初七夜令备车数百辆运财宝入秦,二十九日才离京赴陕。“则其搬运,可云优游有余暇,其不致仓皇失措,中途舍弃或埋藏,此属易知”。
明代在长城沿线设立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每边有近10万驻军,从而在塞上地区形成了一个军事消费区。戍边大军为山西商人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明中叶隆庆年间边防巩固,数十年北方蒙古各部一直服从明政府,塞上也就保持着和平互市的局面,明人王士性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王士性系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上面一段文字载于《广志绎》,其自序写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 )。也就是说,晋商从明中叶已经有了相当资本,可见,说晋商是依靠明末李自成遗金起家,有悖于史实。再者,就算是有人拾得李自成遗金,但也只能是个别人,不会成为许多山西商人兴产的原因。

显然,山西商人是由于明末李自成遗金而兴起的说法,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