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曾言睡着了,之后的事情自然也无从得知,说实话也没见过这种主角,最后的石衢有没有考上现在也没时间了哩。
大年初一曾言得早早起床这是从他记事起一直没变过的,也是最没有怨言的一次究其原因不外乎曾父的严厉和对传统的尊重。在这快餐时代曾言愈发觉得那一点古老的传承是内心仅存的信仰。
吃完长寿面曾言就得出发了地方不远就村口,拎着的东西从来没变过,时代变迁大家拜年的礼品是层出不穷,曾言觉得那一包荔枝干或桂圆干带包新安江是小时候的记忆。
荔枝干这东西现在也不好找了,烟是利群牌的烟,比之新安江是十块钱的上升,也说明了生活的变化。两根蜡烛,一些黄纸一些香,对了还有一张红纸这是特别的,炮仗自然是少不了的。
小时候是大人带着小孩,稍大了自己来也行,曾言似乎都是大人跟随着这似乎也是一种尊重,虚无缥缈但也心生敬畏。
村口,姜村的村口前头说了有一棵大樟树,屹立了多少岁月那是不得为知的了。

村口大樟树
人们也给她分出了性别,是一位“奶奶”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解释的清楚她孕育了姜村的无数孩子吧!
她不只是一棵树,她是姜村的图腾。在她遥相呼应的还有一棵樟树,略小点自然是“爷爷”,可还是“奶奶”比较德高望重,受到众人膜拜更多,可见女士们先生们在姜村早就有了呢。
小时候樟树叶枯黄落下铺满了地面,曾言老姐拿着蛇皮袋装个几大袋来到爷爷家院子里,召集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人儿,开启了姜村第一届晚会,每个人都有一个节目,出场时没有花瓣绸带只有树叶。
那一届晚会特别成功,樟树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辛苦了 第二天一大早扫院子的曾言奶奶,没办法就这一个大孙子就可劲闹吧!
说了这么多到底来干嘛,除了曾言其他人都一脸懵懂装作很懂得样子,这是人们普遍的认识,不耻下问好像不存在的。
其实很简单,上面也说过曾言出生后算了一次命,大部分新生儿都一样。曾言需要去找一位老人认作“老娘”这词也就按照村里的叫法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这位老人能保佑你平安成长到成人,有意思的是这不规定必须是人,说的有点直接所以这棵樟树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对象,曾言也不例外。
所以每年大年初一必须先到这里拜年,而且来的越早越好,毕竟这么多人分享她的庇佑,来的越早当然越幸运,我们对待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应该保持尊重和些许的敬畏不无坏事。
今年咱又是最早的,曾言在仔细打量了一番后得出了这一自豪的结论。确实也挺自豪的,要知道村口也有人家几步路就到了,不像曾言走路得有个十来分钟。
说完曾言就开始忙活了,这么多年了这些流程都熟悉的不行了。
首先拿出篮子里的“拜年包”对的要拿出来,这是一种说法包括去祖坟祭奠的时候也是一样,篮子都是用竹子编的都有密密麻麻的小孔,说是那些孔在他们看来就是一双双眼睛,放在篮子里他们不敢吃,所以要拿出来。
说是迷信也好荒唐也罢,这么久流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到了这里就断了,曾言是这么想的也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
说起来可能也不信在姜村很多人家可能也忘记了,包括除夕夜开门求财不能说话,曾言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曾父是个老规矩思想传统,所以造成了曾言后来的性格。
曾言从小就接受着不能去和那些混混玩在一起,读书不能惹事要老实。去人家里不进房间不上楼,去人家玩人家留下吃饭不能答应。网吧不能去,ktv更不能去,那些地方都是 一些混混待的地方。就连烫个头发也是曾言工作以后烫的,染发那只是想想而已。
曾言确实变成了一个乖的不得了的人在村子里没有人认为曾言不好,曾父的目的达到了 。上述说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只是站在曾言的角度他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决定了他的人生观。后来没也造成了一些困扰,曾言太接不上一些时代气息,土里土气的。
言归正传。。。

樟树娘娘
东西摆好,曾言拿出打火机点燃黄纸,点燃蜡烛,点燃香,拜了一拜:老娘,曾言来给你拜年来了,吃的用的都给你拿来了,循着香,看见蜡烛点亮的方向就过来吧!这是流程也是礼数,既然你决定相信那么就要心诚则灵。
拜完曾言就开始放鞭炮,这几天可劲过足瘾。
做完这一切,还有一个关键步骤那就是贴红纸。
大樟树正面树干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纸,而且是越来越往上的趋势。这个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曾言他必须是要贴最高的,因为说贴的越高成就越高,最牛逼。
贴红纸这个传统真的挺有意义。有人会说那还不简单,看见比你高的撕了不就得了,这是不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气运,你把别人的撕了那么这就失去了意义,这只是一种寄托。
樟树老娘知道那一张红纸是谁的,不管他身在何处,老娘总会保佑着他。
相反姜村的外出拓荒者一个人的时候,思念家乡的时候,一个人孤立无援的时候,人生低估的时候。望向东方,目光跨遍千山万水,仿佛那个小村庄就在眼前。村口老樟树那被风吹动摇晃的树枝像是在招呼着你,又一阵清风徐过带起了一张红纸,拓荒者仔细一看那不就是自己的这张嘛!
原来他永远不是一个人,他们永远不是 一个人,因为守候,因为那土生土长孕育你长大的地方,是你的港湾永远的家。
此刻的曾言脑海里或许还没有这种感受,现在的他只是单纯的想贴的越高,出息就越大。可总有那么一天,离开家,离开刚回来没有一礼拜又要远行。
那时的感受:车缓缓向前,愈来愈远,那些个熟悉的声音从身边到绕耳再于心,连这月亮都和家里的不一样哩。
十八岁的年纪或许可以懂得了一些什么,就像曾父允许他随他开门求财一样,但他们还有一丝年少轻狂的资本,还有一点肆意的尾巴。
整个过程不要二十分钟就结束了,这时候陆陆续续有人也过来了,碰到的都会打个招呼
“央邹盖”方言翻译过来(这么早啊)来的人说道
“嗯,打噶业漾刮”(嗯,大家都一样早)曾父回道
“于心各嘞”(有心的人)那人客气回道
曾父笑一笑算是接受了这一客气,确实有任何理由接受,当然也打个哈哈就互相道别回家了。
自此曾言大年初一的任务算是玩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十八岁?
曾言看了看电脑时间表:2017年7月3号凌晨2点12分。
曾言码着字写着一篇竞技足球小说,讲述一个名叫曾言的华夏人带领华夏足球走向巅峰的yy小说。
曾言此刻23岁,揉了揉眼睛刚才睡着了,眼球尽是血丝说明了曾言的不规律。
曾言困惑许久自己怎么做梦回到 十八岁呢?
还回到老家姜村去了,简直把姜村强行了一波广告啊。
叮咚,叮咚,叮咚。。。
什么东西响了?是微信消息,是谁。
拿起手机一看曾言顿时脸色一变。
完了,完了,完了。。。这下死定了。
看着消息开始几条的“宝贝”曾言心里反而毛骨悚然。
因为后面的那1…… 2…… 3 ……的倒计时深深刺进了曾言的心里,这下又是几天的禁闭期呢?
曾言摇摇头两个大,这么个女朋友偏偏曾言在乎的不要不要的。说来曾言现在的生活也还可以,爱情算是滋润的不得了,工作也经过实习期逐渐稳定,可以说现在的曾言需要的是经历时间的打磨,经验的累积,变化?或者从头来过?曾言真的需要嘛?
甩甩头曾言看了看卡住的文章,苦笑一声这种坚持靠什么维持下去,睡吧!小娟娟怕是做梦的都流口水了。
上床,关灯,睡觉。。。。

树底下捡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