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分数: 9.2,9.5,9.7,9.8…… 看评论: 一部定将留名青史的史诗级作品 事已至此,怎么夸都不过分 一部首屈一指、雅俗共赏的神作 ……
△ 图源:豆瓣@麻袋
“神作”一词被用烂,可至今仍是对它最贴切的形容。 碍于某些不可控因素。 它面世后迅速杀疯中文社交网络,又立刻被“降温”,直到近日完结的消息几乎没被公开提起。 即使如此。 大部分人不会忘记初遇时的震撼。 也正是它,让Sir时隔多年后,在日漫中再次体会到当年缩在被窝里拜读手冢治虫《火之鸟》时的冲击。
是的。 4月3日,《进击的巨人》(最终季)完结。 其实《最终季》之后还有明年开播的《最终季完结篇》,不过目测大局已定,只是得给粉丝一个“交代”
怎样评价《进巨》? 的确,很难三言两语讲清。 Sir这几天断断续续再度追完87集动画正传,并重温漫画,加上查阅资料拆解细节搜集幕后等工序,写了又删删了再写……初稿一度过万字。 绝不奢求所有毒饭都感兴趣、能看完。 Sir只是私以为它值得。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今天文章篇幅较长,Sir把它们分为六个小章节,总结起来,可以“粗暴”地概括为三句话: 一部用PG-13爽片的名义拍出来的NC-17恐怖片(17岁以下禁止观看)。 一颗包裹在热血外衣下,空投给中二少年们的核弹。 一则游走在社会现实以外的“现实隐喻”,折叠于人性背后的“人性解剖”。 (注: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动画87集正传内容,涉及部分剧透)
01 意外到来的核弹 初看《进巨》。 你大概率会为那些配备立体机动装置的调查兵团战士,在楼宇间穿梭飞跃战斗的运动镜头激动;你可能会反复称赞那些跟巨人相关的精妙设定,以及暴露了谏山创作者恶趣味的诡异场面。 当你津津有味地追到结局。 你可能还会提到环环相扣的故事线,横跨数年的细微伏笔与情节上的前后映照。 第二季,众人所藏身的石塔倒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为求自保,“超大型巨人”宿主贝尔托特做出了一个咬手的预备动作(变身巨人前的触发条件)。人物的身份被精准地植入其无意识动作之中。 最终季,你才能领会到兵长在第一季时说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是的。 下笔之初,谏山创就已铺排好了十年后的结尾。 问题是,如果你仅看故事简介——巨人吃人的设定,不就是好莱坞B级片或者各种惊悚游戏里被用烂的套路? 太老套了吧。 但你很快就被打脸 男主角艾伦初上战场豪情万丈,前一秒还在叫嚣着要替被吃掉的同伴复仇,下一秒就被路过的无垢(无脑)巨人轻易咬断腿; 第一季结尾处,艾伦和亚妮的女巨人大战后,剥落的城墙后露出一头巨人的半张脸,并且转动了一下眼睛; 柯尼家乡的村庄无端被毁,所有村民离奇消失,一头长相颇像柯尼母亲的巨人躺在他家的房子上艰难吐出一句: 欢……迎回家。 我们几乎可以窥见屏幕背后谏山创的窃笑: 呵,上当了吧。 《进巨》从不是描述人类苟延残喘的生存故事,亦不是人类反杀怪物突出重围的冒险故事。 从始至终,它都只是关于人与己、人与人的故事。
02史诗?悲怆! 《进巨》也曾一度几经波折: 对画风的不适,对新作者的不信任,以及后来因尺度而“全网”下架…… 如今事实证明是偏见 它之所以“称神”,更多是因为它内在足够复杂,以至于无论是少年人还是中年人,都可以在这部作品中找到让自己沉醉的理由。 政治学的、社会学的、哲学的,以及,人们频繁会使用的那个词:史诗。 这个时代还能创造出几部史诗? 《权游》?就别谈最后一季了。 《指环王》?有种白头宫女说玄宗的悠久。 史诗也有许多不同类型。 在Sir看,《进巨》相比其他日漫最大的不同在于悲怆感。 悲怆的来源有两个: 一,自身的渺小和无力。 开篇巨人破墙而入,主角艾伦家破人亡,艾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巨人吞食。艾伦向往加入调查兵团,实际上兵团每次出征都惨败而归,战友殒命连一具全尸都无法带回。好不容易重振士气,拼死一战,夺回被破坏的玛丽亚之墙,结果208人参战,最终仅有9人生还…… 这还是浅层的悲怆。 二,世界本身的矛盾性。 故事设定:智慧巨人的传承必须通过“吃人”实现。 而为了牢牢掌控这种决定性的武器,传承往往只在特定组织内进行。 于是 战友吃战友、亲人吃亲人……无限循环,冤孽叠加。 你完全可以认为《进巨》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在讲人吃人的故事,然而事实没那么简单粗暴。 故事前半段。 主线以墙内种族(艾尔迪亚人)为中心,我们称其为“人类”,“人类”的敌人是巨人。巨人是天生恶魔,士兵们斩杀巨人时理所当然地怀着满腔的仇恨。 后半段彻底“倒戈”: 只有艾尔迪亚人才能变成巨人。 没完。 他们之所以变成巨人,是因为受到海对面敌国马莱的迫害,而这些艾尔迪亚人之所以遭此命运,正是由于他们对墙内的族人们抱有强烈的情感(暗中结成艾尔迪亚复权派)。 一个人类自救的故事,变成人类互残的悲剧,再渐渐深入发展成情感与人性纠缠的死胡同。 更讽刺的是 这条脉络,我们其实再熟悉不过。 马莱人称巨人横行的帕拉迪岛为“乐园”,一如二战时纳粹叫犹太人走进喷洒毒气的淋浴室;那些能变成智慧巨人(铠甲巨人、超大型巨人、女巨人等)的所谓“间谍”,被要求时刻佩戴“袖章”,培养成没有感情的机器,残害同胞,类似于二战期间纳粹勒令犹太人佩戴的袖章。 100年下来,每个生在马莱国的艾尔迪亚人都觉得自己有罪。为利用并扩大这种血统“原罪”,艾尔迪亚人被从小训练成战士,死了就是炮灰,立下军功便有机会成为“荣誉马莱人”。 继承巨人之力的故乡三人组(莱纳、贝尔托特、亚妮)就是代表。 在他们看来,只有铲灭墙内的同胞,才可能洗清自身的“原罪”。 同族相残的惨剧,便在这个世界以百年为单位地上演着。
03我们,抗争? 或许你看出来了。 这哪里是幻想?根本就是现实。 马莱国的艾尔迪亚人,表面影射曾经的犹太人,但在民族主义盛行的当下,又有谁能逃过“劣等种族”的境遇? 两国仇恨,表面是历史书写话语权的争夺,但望向眼下各种有硝烟没硝烟的战争,不同样是借由“历史书写”的名义去证明合理性? 甚至于艾尔迪亚的统治方式,关于《1984》式的辩证思考,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言必称,“大局观”。 既然如此,探讨自然引申到下一步: 如何抗争? 《进巨》提供三种思路。 第一种,145代弗里茨王的选择。 一个极端和平主义者。 百年前,他厌倦战争,主动瓦解自己的帝国,带领大部分族人退守到帕拉迪岛,立起三堵高达50米的巨壁。 “闭关锁国”。 同时借始祖巨人的力量,消除所有人对于岛外世界的记忆,让族人以为墙外世界已经毁灭,以达到让艾尔迪亚人自生自灭的目的。他清楚,一旦艾尔迪亚人的血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必然又会掀起另一场人间浩劫。 甚至不惜缔结“不战契约” 但凡继承了他巨人之力的子孙,都无法发动始祖巨人的力量,宣告放弃一切抵抗。 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话:那些为了得到一时安全而放弃基本自由的人,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安全。 他放过了世界,可世界没有放过他。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岛外国家无时无刻不觊觎着这座岛上的巨人之力和丰富的矿藏。同样,壁垒也无法真正阻民众对外世界的向往和好奇。 这座岛名为帕拉迪(Paradis),有天堂之意,但它从来都是地狱。 第二种,艾伦的哥哥吉克的选择。 一个极端悲观主义者。 从小被父亲灌输着要肩负起为艾尔迪亚人复国的使命,巨大的压力令他崩溃,产生强烈厌世情绪(《进巨》版慕容复)。 后来不惜向马莱当局举报亲生父母。 他的最终计划,是发动始祖巨人之力:让全体艾尔迪亚人失去生育能力,给全族人来一场无差别安乐死。他认为自己遭遇的一切痛苦,根源是父母把他带到这世上,婴儿不再降生,便不必遭此厄运。 真如他所愿? 为成就自己的宏伟目标,为了给这个世界减少还没发生的悲剧,他先制造了更多的悲剧。 最后,在距离目的只差一步的当口,他还遇上比他更狠的搅局者——艾伦。 对,第三种。 主角艾伦的选择。 一个极端复仇主义者。 年仅10岁时目睹巨人破墙而入吃掉母亲,之后他又一次次亲眼看着无数战友、族人因巨人而死。 恨之入骨。 “巨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死、驱逐”成了他的口头禅。 艾伦比哥哥吉克幸运的地方在于,他还有一群生死不离的伙伴、战友。 比之不幸的地方在于,吉克是背叛别人。 而艾伦是被背叛的那个——当他发现原来一直视若同袍的亚妮、莱纳、贝尔托特居然都是海对面派来的奸细,原来海对面还有无数的敌人在虎视眈眈,艾伦的世界观崩溃了,也重塑了。 他不再认为只要消灭了岛上的巨人,他(们)就自由了,他现在要的是杀光世上所有敌人。 那谁又是“所有敌人”? 海的那边,都是敌人。 相比大量血腥扭曲的大尺度画面。 这,才是全剧最不寒而栗的一幕 还有什么事能比一个人,恨着他从来都不曾见过的人更恐怖? 结果很多人知道了。 艾伦得偿所愿,发动巨人之力的终极武器“地鸣”。 三堵城墙中数十万具超大型巨人蜂拥而出,即将在字面意义上踏平世界。 但这个世界真的随之变好了吗?敌意变少了吗? 没有。 它带来了新一轮权斗与党同伐异。 历史从不改变,它只轮回。 到头来,不管你持有多么光辉的目标,不管你的出发点多么“正义”,拥有多么无敌的“神力”……最终都殊途同归,通向“无解”之境。
04 插曲:普通人 抱歉,说到这里,Sir想暂停一下。 看一下真实的、身边的世界。 俄乌战争已进行四十多天,乌方战场一片废墟,俄方也承认,遭受“重大损失”。 但很少有人关心,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老人、小孩,流离失所,横尸街头;军人、武装平民,拿起刀枪,便开始面对死亡。 荣耀?仇恨?信仰?恐惧?一鼓作气?绝望无助? 既然悲剧无解,既然相残不休,那千百万为此献出心脏的士兵、平民、勇士究竟是为何而死的? 死从来都不是最可怕的,比死更可怕的是,你死得毫无意义。 《进击的巨人》试图给出答案。 Sir要重点提及剧中三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他们更像是《进击》的人性之光。 一,马尔洛。 和主角团同期入伍,蓄着西瓜头的傻小子。
别人加入宪兵团,都是为了过上衣食无虞的生活,他不一样,有着跟主角艾伦一样的的高尚理想。艾伦要改变世界,他的目标是在宪兵团努力攀爬,改变其松散腐败的现状。 同事看到他一本正经地宣告自己的梦想,笑得打滚儿。 看到老兵公然倒卖国家物资,他愤然阻止。 长官们不怒反笑,以为他只是想分点好处,便给他塞一枚铜币,让他“买个女人”。没想他不识相,继续叫嚣,结果被长官打得倒地不起,可即使枪就摆在面前,马尔洛依然只是像狗一样趴在地上。 不敢举枪。 他没有彻底死心。 亲眼目睹调查兵团的英勇及战胜巨人的希望之后,他毅然加入调查兵团。 谁能料到,初上战场,就是死战。 面对野兽巨人轰炸机般的投石攻击,调查兵团唯一的胜机,就是全员用自杀式袭击,换来一个兵长侧翼进攻的机会。几十条人命,在团长的率领下,呼号着前进,又在一呼一吸间消殒。 生命最后时刻,他想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猜想她此刻在做什么。 霎时间,他不由得自我拷问:我究竟在这里干嘛? 本质上,他想问的是:我这样死掉,真的有意义吗?作为炮灰而死对于人类,有意义吗?死后还有人会记得我吗? 如果再选一次,他还会出现在这里吗? 二,吉尔迦。 调查兵团的老兵了,飞机头,生性嗜酒,但极有原则,工作时间滴酒不沾。 一次带着新兵南撤被大量巨人围攻。 尽管势单力薄,他仍旧奋勇杀敌,然而战况焦灼,战友接连倒下,他也身负重伤。 自知要死,他反而平静: 什么酒都好,让我再喝口酒吧。 还真被他说中: 侥幸摔进石塔,看到一个酒瓶,拿起来,往嘴里倒…… 空的。 此时,即使身经百战,他也最终崩溃。却不是大哭大闹着不想死,而只是控诉着那个把酒喝光的家伙。 最初意识到自己深陷绝境,他没哭。 重伤后从空中跌落,他没哭。 但在发现自己死前连一口酒都不上的时候,他哭了。 这不是简单的一口酒的问题,这是一个悍勇的战士想体面而死却不得的残忍,这还是一个明明已经做好了死的觉悟的人类勇士,死前却必须被死亡击溃尊严的惨烈。 脆弱之下,才显无畏;绝望之中,才显悲壮。 三,佩托拉。 调查兵团特别作战小组利威尔班唯一的女性。
第一次参加墙外调查时吓到失禁,后来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士。单恋利威尔兵长,但没有勇气表明,只敢在寄给父亲的信中写明心迹。 反倒是她父亲,小心翼翼帮女儿牵线。 此时兵长却黑着脸。 不是尴尬。 而是他女儿已经身死,只是消息还没公开,饶是冷酷如兵长,此时也没有底气对上这父亲的双眼。 那是在回程前。 行动失败后,为给艾伦逃跑挤出时间,她和两位战友一同牵制敌人,最后三人团灭。而且大部队撤退时,为逃脱追击,只能选择丢弃所有牺牲战士的遗体。 不光是佩托拉的父亲,每具遗体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等着他们回家。 只是,不会有人回来了,连尸体也没有。 在这般惨烈的牺牲之后,换来的是什么呢? 什么也没有。 没有换来更多胜利,也没有更多希望。面对逝者家属的质问,兵团干部只得跪地忏悔。
△ 字幕来源:诸神字幕组
战斗没有结束,失败也不会停止。 无论你是岛内的艾尔迪亚人,还是岛外的马莱人,在你眼中对方就是恶魔,不反抗就是死。 而假如你选择反抗,代价是沉重的,为了击败“恶魔”,你必须变成比对方更可怕的恶魔。 但。 这“胜利”还有意义吗?
05恶之轮回 要了解以恶制恶的根源,不妨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进巨》主干剧情的缘起: 艾伦父亲带着年幼的妹妹去墙外看飞艇,因未获得外出许可,马莱警察就放狗把妹妹活活咬死。如果不是这件事让艾伦父亲对马莱政府产生彻骨的愤恨,他只会继承父亲的诊所,成为一名平凡医生。 长大后,他加入艾尔迪亚复权派的地下组织,立誓要颠覆马莱政权,拯救所有被压迫的同胞。为继承始祖巨人之力,他几乎杀光墙内之王一家老小,接着艾伦血洗马莱国土…… 马莱这边,战士候补生贾碧。 因艾伦的袭击痛失亲友,被仇恨染红双眼的她,冲上调查兵团的飞艇,一枪杀死那个人见人爱的“白薯女”萨沙。 心碎,一是因为这一刻来得太过猝不及防,二是我们见证到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仇恨的铡刀下是多么脆弱。 这是众人里最傻气的女孩。 兵团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偏执和愤怒,她没有,她既不想毁灭世界也无心拯救世界,她唯一的爱好就是吃,总是在吃,她甚至比我们普通人更“纯净”。 即使弥留之际,她对这个世界也没有怨念,只是想吃。 一个被我们投入了漫长感情的角色的死,才让我们真正意识到仇恨之火的无差别攻击是多么毁灭性的一股力量。 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贾碧杀萨沙,而被萨沙救过的女孩、喜欢萨沙的厨师,都要杀贾碧…… 杀死一个人只需要一枪,谅解一个人需要多少人的一生? 贾碧也不退缩。 她有着足够“正当”的开枪理由:“是她先下手的,是她先夺走了我珍视的人。” 可施暴的先后次序能赋予暴力以正当性吗? 即便能,那到底是谁先呢? 萨沙吗?不,是艾伦先入侵的马莱。 艾伦吗?不,是马莱先派人入侵的帕拉迪岛。 马莱吗?不,马莱说是艾尔迪亚先侵略的我们。 …… 追问像猜疑链一样永无止境。 马莱人说:艾尔迪亚帝国曾奴役了马莱一千多年,有史书为证。 艾尔迪亚人说:这片大陆的繁盛,艾尔迪亚帝国功不可没,有史书为证。
△ 字幕来源:星空字幕组 两种陈述完全相反,但真相
只有一个。 掌握在谁手里? 你自己。 立场和利益决定了历史版本。 那么,如果我们跳出“自己”,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会是什么情景? Sir想起洛伦茨的那本《论攻击》,想起那个词: “同类攻击”。 洛伦茨观察的是动物: 假使没有同类可以攻击,它们就选择那些关系亲近或颜色类似的异类为攻击目标。 为什么?因为中枢神经反应:中枢神经在反应前不需要等待刺激,就像电铃要按开关才响。相反,中枢神经自己就可以产生刺激。 所以。 自相残杀冤冤相报是人类的本性? 幸好,人是动物,人也理论上有别于“动物”——如果我们还有爱。 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把博爱称为圣母,但爱是可以同时抑制攻击倾向的,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的。 墙内的艾尔迪亚攻击性汹涌,但吸引我们十年的,恰是这份爱恨的纠缠。 有时候,爱会带来恨,而恨的根源,总是爱。 06走出丛林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忘记,《进击的巨人》其实是一部商业成绩极佳的主流少年热血漫?
△《进巨》目前漫画销量突破1亿册,作为参考,排在它前一名的《灌篮高手》为1.2亿册(图源:维基百科) 无法相信。 因为它不是那种我们认为的“普世作品”,强调平和、妥协、谅解…… 而在以谏山创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创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无可救药的“天真”。 正是这种天真,推动着他们一次又一次,以西西弗斯般的自虐精神,以故事为武器,敲击着这个世界通往真理与真相的大门,敲得皮开肉绽却仍不放弃,无休止地向这个世界索要关于真理的终极答案。 一如剧中少年艾伦。 在怒吼咆哮与自怨自艾之间,不断撕扯自己的灵魂,在痛感中获得快感,“用受虐狂式的坚韧不拔履行复杂的社会义务。” 当然,他们终将发现,答案或许并不存在。 这大概便能解释为什么它以热血为原点出发,却背道而驰,走向极致“冷血”。 Sir说它是恐怖片,不是因为血腥暴力。 而是因为它即使如此天马行空、危言耸听,它依然戳穿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里的某种残酷真相,且带领着我们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仇恨是如何产生和蔓延的?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同类相残的人间惨剧,又将在何处结束? 和平为何如此难以抵达? 这些问题一字排开,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类史。 我们会想到“墙”的问题 墙,往往代表的不是善与恶、真与假、正与邪的对抗,而只是利益冲突的对抗,无关是非对错。
我们会想到自由的幻觉 当权者之所以让调查兵团存在,不过是把他们当成了养鸡场密密麻麻的鸡架间,那少数几只被允许自由活动以散播希望幻觉的鸡(依然是家畜)。 他们的屡战屡败,也正好给了墙内的人安心做家畜的定心剂。 我们甚至会想到《肖申克的救赎》,想到“人质情结”(被害者对加害者产生认同感),进而会思考起为什么人们会对墙的存在顶礼膜拜。 显然,自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必需品。
所以,《进击的巨人》走向虚无了吗? 它不虚无,它只是怀疑。 怀疑那些为仇恨、暴力、战争的正当性辩护的人,怀疑那些可以理直气壮地剥夺别人的生命的人,以及怀疑那些不允许被质疑的人。 这个世上,有不可避免的战争,但从来没有好的战争,有难以维持的和平,但从来没有坏的和平。 正是那些总是自以为正确的人,才频频把这个世界拉入战火。 艾伦父亲古利夏在加入复权派时,他的用词: 纠正(这个世界)。
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吉克、艾伦在内,剧中太多人都自认为正确,因此恨着抽象的人,为着抽象的目标。 所以《进巨》最终试图给出什么答案? 好作品不会给出明确答案。 不过,创作者依然会埋下自己思索的痕迹和轨道。 Sir想以剧中人气最高的角色举例。 兵长利威尔。 他之所以讨人喜欢,除了战力扛鼎之外,在Sir看来,还因为他是真正自由的人。 第一季。 调查兵团被女巨人亚妮追击,其他人都坚定地要求艾伦不要和女巨人正面对抗。唯有他,把决定权交给艾伦,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变身巨人。 即使到故事终章,他于战争中也从不持有明显的立场。 他总是在怀疑。 正如美国大法官勒尼德·汉德所言:自由精神,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利威尔是《进巨》中最接近“自由”真义的人。 他就像作品中的“旁观者”,观众以他的视角去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类世界的复杂,而不是单纯地站队。 在赶往最后的战场前,和曾经的敌人一起试图告诉我们: 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
明辨是非,同时允许那些和你不同的人存在。 看到真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最后,Sir也有几句话想说 你要像墙内那些人一样,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还是像调查兵团那样,追寻想要的自由,不断前进,为此不惜付出一切。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Sir唯一确信的是,我们无需在心里筑起高墙,无需为了心里的高墙而彼此辱骂、攻击、厮杀。 具体怎么做? 没有绝对的方针或指南,就分享一段台词截图吧,如果觉得有用也方便大家保存。 出自剧中萨沙的父亲。 如果用Sir的话概括: 当你想要寻找敌人时,永远找得到。 殊不知你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自己的内心。
△ 字幕来源:豌豆字幕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标签:梦见做梦别人男孩生了
相关文章:
[自然类]做梦梦见去银行存钱(做梦梦见去银行存钱是什么意思)
[梦与睡眠、健康]做梦梦见去拜神佛(做梦梦见拜神像)
[其他类]做梦梦见去干妈家(做梦梦见干妈一家人)
[动物类]【梦见白色的小奶猫】
[生活类]【梦见发工资】
[祥兆/不祥之梦]做梦梦见去北京工作(做梦梦见换工作)
[情爱类]做梦梦见去世的母亲给我讲话(做梦梦见去世的母亲结婚了
[梦文化]做梦梦见厕所门掉了(做梦梦见掉厕所坑里了)
[物品类]做梦梦见厕所屎(做梦梦见厕所屎溢出来是什么意思)
[人物类]做梦梦见卖货了(做梦梦见卖货了但是找货找好久 最后却
|